舒适对象和依恋养育

爱丽丝·艾伦,中亚

最初于 2016 年 8 月出版,经作者明确许可再版。
照片:亚历山大·西曼蒂里-科茨

布妈妈们: 舒适的物品在依恋养育中适合什么?
我最喜欢的童年玩具,或者用伟大的英国心理学家 DW Winnicott 的话来说,我的“过渡对象”是一只海雀(事实上他现在仍然是)。我两岁时就得到了他,但很快就取代了我之前所依恋的一只长着老板眼的白熊。

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我只忠于海雀。虽然我现在住在中亚,但他住在(我故意使用这个词)在我父母在英国的家里。当我回去时,他经常和我同睡一张床,这让我丈夫很嘲笑。我发现海雀的存在一如既往地让我感到安慰。他代表了我生命中的一个连续体。当然,我并没有真正赋予他任何独立的生命力——他只是一个相当破烂的毛绒玩具,有一个用旧毛衣制成的喙。但他代表着安全和爱,对我的压力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安慰性物品才开始被视为儿童生活中的积极存在。在那之前,流行的儿童保育实践强调婴儿的早期独立性,并将对物体的依恋视为儿童的缺陷,或一种恋物癖(Wulff,1946)。同样,婴儿对母亲的本能依恋也归因于其对食物和温暖的生物需求。然后在 1950 年,哈里·哈洛 (Harry Harlow) 创作了一系列 令人难忘的实验 [内容令人不安]和小恒河猴。这些猴子在出生时就被从母亲身边带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金属丝母亲和/或一个布料母亲。人们假设猴子会同等地依附于线妈妈,因为她也喂它们,但实验表明情况并非如此。被给予选择的猴子花了很多时间拥抱布妈妈,当它们受到可怕的刺激(例如大声的撞击)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焦虑后,它们能够通过拥抱来平静自己。他们把布母作为“行动的心理基础”。

温尼科特 1953 年的著作《过渡性物体和过渡性现象;一项关于“第一个非我占有”的研究称,安慰性物品是童年发展的正常组成部分,它在孩子逐渐独立于母亲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他认为,当母亲不在时,玩具或毯子可以代表母亲,让孩子像小猴子一样,既能控制压力,又能有信心探索环境。他对过渡性客体的看法与他的“足够好的母亲”理论相一致,她是一个敏感地为婴儿做好迎接外部世界的准备的人,而不是永远成为一切。他写道,由于不完美,足够好的母亲会逐渐放松对婴儿的抱抱,而不是突然放开。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关于婴儿依恋的研究为当前的依恋理论提供了很多信息,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孩子们用毛毯作为他们关键依恋对象的镇定替代品,到了 1970 年代,甚至像 Dr.斯波克和佩内洛普·利奇积极倡导引入舒适物品来帮助婴儿管理分离的时间。

“小女孩(或男孩)通过她可爱的玩具给父母带来了某种安慰的保证……”(本杰明·斯波克博士, 婴幼儿护理常识书, 1979.)

通过观察我自己的孩子,以及我自己对童年的记忆,我认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过渡性的物体变得比仅仅作为父母形象的替代品更加复杂。通过玩具,成长中的孩子可以尝试成为保护者以及被保护者。玩具不仅可以代表母爱,还可以象征“婴儿”的自我;当孩子安慰它时,她也在安慰自己。

舒适的物体体现了如此充满激情和强大的角色和关系,难怪它们在文学和电影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想想天鹅绒兔子,它需要被爱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兔子,花生漫画中的莱纳斯和他的毯子,甚至同名喜剧中的满嘴脏话的熊泰德,它的成年主人被劝告放弃泰德如果他想找个女孩的话。我最近重读了菲利普·普尔曼的 他的黑暗物质 三部曲;当莱拉抛弃她的守护神时的场景让人回想起一个孩子与她心爱的玩具分离时的所有痛苦。

那些充满了母亲、婴儿、保护和安全的强大本质的物品不能轻易地被分享、清洗或留下。所爱之物被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感情。我清楚地记得,我焦急地要求母亲先麻醉我的海雀,然后再修复它破碎的喙。在一项研究中,成年人在剪下自己依恋物体的照片时,比剪一只未知的泰迪熊时表现出更多的无意识压力(Hood et al, 2010)。

所爱之物也无法被取代。在另一项实验中,科学家欺骗小孩子,让他们认为他们的玩具是在特殊机器中克隆的。在依恋强烈的孩子中,有 4 名根本拒绝复制他们的物品,而在 18 名这样做的孩子中,13 名毫不奇怪地拒绝了看似相同的替代品。如果所爱的对象确实像许多人相信的那样代表了他们的母亲,那么他们的接受就意味着接受一位篡位母亲,一个外表相同但本质上未知且本能缺陷的母亲——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前景! (胡德·布鲁姆,2008 年。)

研究表明,似乎只有在存在独睡文化的地方,依恋对象才很常见。在家庭晚上睡在一起、孩子大部分时间与母亲在一起的文化中,依恋对象的发生率较低,但西方世界大约 70% 的儿童被认为拥有特殊的玩具。在一项引人入胜的新研究中,Keren Fortuna 等人 (2014) 研究了每天在不同时间参加日托的双胞胎。他们发现,对于只在日托中心度过半天的孩子,物体依恋率仅为 27.3%,而对于那些在全日托中心的孩子,该比率上升至 35.6%。

国际母乳会认为,母亲的存在对于孩子来说就像她的乳汁一样重要,许多参加 LLL 小组的母亲会与婴儿和幼儿同睡,并尽可能减少分离。因此,认为实行依恋养育的母亲的婴儿不需要依恋对象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一位与孩子们同睡的母亲告诉我,

“在学校,有一次我女儿的老师问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泰迪熊可以帮助他们入睡,她告诉她,她一直有妈妈,不需要泰迪熊。”

然而,不同的孩子对舒适的需求不同,进入世界、进入不同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可能并不能明确预示他们是否能够摆脱特殊的毛绒玩具。虽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孩子拥有特殊毛绒玩具的倾向与他们对母亲的依恋之间没有相关性(Van Ijzendoorn 等人),但其他研究人员却提出相反的观点,孩子的依恋越强烈,他们对母亲的依恋就越强烈。他很可能有一个依恋对象(雷曼等人)。显然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我们所知道的是,婴儿和儿童(甚至我们成年人)可以从各种拥抱、拥抱和拥抱中受益。虽然有些人可能永远不需要或不想要一个依恋对象,但其他人可能会在压力和分离时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我自己的母亲,当她想念我时,告诉我她有时会拥抱我的海雀。

参考

Wulff, M. 幼儿期的恋物癖和对象选择。 精神分析季刊 15, 1946, 450-71.

温尼科特,DW 过渡对象和过渡现象:对第一个非我占有的研究。 国际精神分析杂志 34,1953 年,第 89-97 页。

Hood, B.、Donnelly, K.、Leonards, U. 和 Bloom, P. 隐性巫毒:皮肤电活动揭示了对交感神经魔法的敏感性。 认知与文化杂志,第 10 卷第 3 期,391–399,2010 年

Hood B.,Bloom P. 与完美的复制品相比,孩子们更喜欢某些个体。 2008年1月,Pubmed。

Fortuna, K.、Baor, L.、Israel, S.、Abadi, A. 和 Knafo, A. 对无生命物体的依恋和早期儿童保育:一项双胞胎研究,2014 年, 心理学前沿.

Van IJzendoorn, M.、Tavecchio, L.、Goossens, F.、Vergeer, M. 和 Swaan, J. 1983。B 如何是 B4?荷兰儿童在安斯沃斯的奇怪处境和家里的依恋和安全。 心理报告 52:683-91.

Lehman,E.,Denham,S.,Moser,M.,Reeves,S。幼儿的柔软物体和安抚奶嘴附件:对母亲的依恋安全感的作用。 儿童心理精神病学杂志. 1992.

爱丽丝·艾伦 是一位作家、LLL 领导者和哺乳顾问。
推特@alicemeallan。